欢迎光临~米乐电竞官方网站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产品中心

中核集团“向新 向绿 向未来·共建核美家园”媒体行:你所知道的“核”在哪里?

来源:米乐电竞    发布时间:2025-10-06 04:43:23

  长久以来,核能总是与“大国重器”的硬核形象深度绑定,但随着核技术应用的广泛应用,与核能综合利用的不断开发,其正以不同的形态,造福人类——

  从盘活资产服务地方经济,到利用辐照技术守护民生安全,再到突破技术壁垒提供零碳工业热源,中核集团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与融合思路,焕发出蓬勃生机与人文温度。

  9月22日至24日,中核集团组织并且开展“向新 向绿 向未来·共建核美家园”媒体行,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科技日报、国资报告等20家媒体记者、新媒体大V,历经3天两地四企,走近核工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共同探索核技术在更多场景的创新应用。

  也就在近日网上有个热门提问引发热议:“你所知道的‘核’在哪里?”这场媒体行恰好给出了答案。

  走进苏州老城核心区的中核苏阀老厂区,院内没有机器的轰鸣,取而代之的是苏式园林独有的雅致清幽。漫步其间,惬意感油然而生。如今,这片承载着“阀门制造”工业记忆,为核工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老厂华丽转身,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民众生活。

  这片占地面积约50亩的厂区已成为集养老照护、医疗护理、安宁疗护、慢病预防、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健康养老综合体及银发经济示范区。“该项目是全国首家央企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试点项目,被列入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支持项目。”国投宝原苏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斌介绍,“项目规划床位近1000张。目前一期工程含护理院床位336床,养老公寓216床,已全面对外运营;针对不同活动能力和照护需求的老人,社区提供多元化服务。社区还设有专门房间供旅居使用。”

  96岁的李维华老人是这里的住户之一。她曾在二二一厂工作,为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作出贡献,如今在这里安享晚年。2023年入住养老院以来,每天早起散步、读《人民日报》,闲暇时还参加画画、演出等活动。“我在这里住了两年多了,养老院领导很关心我,服务人员照顾得很周到,生活充实、舒心。”

  若说养老综合体是中核苏阀老厂区改造中的“一静”,那中核526数字文化产业园便是它改造的“一动”。

  中核苏阀老生产基地,通过存量资产盘活,成功蜕变成苏州古城核心区的文化新地标——中核526数字文化产业园。

  走进园区,传统与新潮的碰撞扑面而来:既保留了苏州白墙灰瓦的建筑肌理,小桥流水、竹林幽径的江南意趣,又融入了当下时尚的元素;既有欧式风情的咖啡店、拳击与铁馆功能的“OKKO拳击健身俱乐部”,也有充满雅致韵味的茶社。每家门店都有着独特设计感,其中“丑丑牛苏作牛肉—面粉饭”餐厅格外吸睛,室内用猫元素搭配苏式造景,室外设露营风座位,甚至贴心规划“停狗位”,用细节打造出年轻人青睐的宠物友好空间。

  中国环境报记者程小雨赞叹道:“核工业竟然也能这么洋气!”中国日报网记者宋艺一边拍照一边说道:“好美!太适合拍照了!”

  中核苏阀党委书记杨元辉介绍,该区域于2023年6月启动改造,总投资近3000万元,于2025年3月正式开放。园区吸引50余家特色企业和商户签约入驻,涵盖文化创意、数字科技、文旅体验等多元业态,为苏州建设“数字化的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贡献新样本,也成了年轻人打卡的新地标。

  “未来,这片街区将继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布局文化创意类配套设施,与十全街网红经济联动,开展主题街区活动,推动现代科技与民间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将园区打造为苏州文化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新标杆。”中核苏阀党委书记杨元辉表示。

  伴随着苏州的暑热,媒体一行走进我国辐照研究起源地——中国同辐旗下的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

  “利用辐照技术,可以使果蔬耐贮存,使医疗器械无菌安全,使高分子材料改性……”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指向核心设备,“大家看,这就是钴-60辐照装置。产品装入专用容器后,便会自动进入辐照室,停留一段时间后自动送出,就完成了整个辐照过程。不一样的产品对应不同辐照参数,通常是几个小时。更关键的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会有任何辐照残留,原理就像晒太阳一样。”记者们围笼在工作人员旁,一边记录辐照原理,一边表示,原来辐照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融入我们生活中。

  参观过程中,中国网记者梁辰手持个人剂量报警仪,体验了一把“辐射剂量检测员”。工作人员解释:“仪器显示数值在0.1 uSv/h~ 0.2uSv/h之间,属于安全范围内。”大家一路走一路不断观察数值,见证了辐照站的安全。

  核能大致上可以分为核电站、核技术应用和核聚变研究三大领域。而核技术应用产业与国民经济制造业领域的40多个细分行业,近1/3的行业紧密相关,设计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环境、材料、信息与电子科学等多个基础以及应用学科,其具有非常明显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质,已逐步成为举足轻重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提升,力争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等目标。

  作为核技术应用产业的核心平台,中国同辐始终聚焦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应用,在医疗健康、食品安全、新材料等领域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同辐共有8家从事辐照灭菌的企业,拥有12个辐照装置,其中苏州建有两座工业型钴-60辐照装置和一个检验测试公司。两座工业型钴-60辐照装置开展医疗产品、药品、实验室耗材、包装材料、高分子材料等辐照加工;检验测试中心拥有微生物、材料、剂量、化学和生物相容性5个实验室,为客户提供微生物、包装性能、材料力学试验、吸收剂量测量和生物相容性等一站式服务。”

  中国同辐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常立明表示,中国同辐正在朝着做大做强核技术应用产业持续发力。

  而华东辐照,作为中国同辐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布局,从医疗用品的灭菌消毒,到食品的安全保障,再到航天、核电设备的耐辐照考验,华东辐照用一项项硬核技术,将“核”的力量融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华东辐照副总经理顾俊表示,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华东辐照正为区域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行业提供不可或缺的一站式服务。

  告别苏州,一路北上抵达连云港,田湾核电基地的壮阔画卷随即展开,八台核电机组一字排开,尤为壮观,而连绵的细雨,为这座硬核能源基地蒙上了一层滤镜,增了几分独特的韵味。在基地众多设备中,一条总长23.36公里蒸汽供热管道格外吸睛,其贯穿厂区,将蒸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连云港石化基地——这便是我国首个核能生产工业蒸汽项目“和气一号”。

  2024年6月,“和气一号”建成投产,填补了国内核能工业供汽领域的空白。这套设备实现了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年可向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输送480万吨(设计)零碳清洁蒸汽,相当于每年减少40万吨标准煤的燃烧、或者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放眼全球,如此大规模核能生产工业蒸汽项目前所未有。工作人员介绍道。“和气一号”核心设备就是一个蒸汽转换的设备。首先把反应堆(机组二回路)里面的蒸汽抽出来一部分,送到我们的“和气一号”这个设备里面去,采取一个间壁换热,就实现了这个蒸汽生产的过程,和我们“自嗨锅”的道理是一样的,既高效又安全。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徐跃进表示,“和气一号”的成功运行意味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在走过单一发电、居民供暖阶段后,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一年来,“和气一号”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不断进行经验积累与技术突破,为后续其他核电项目的核能工业供汽之路提供了示范样板。

  未来,江苏核电将继续探索核能综合利用和多元发展,稳步推进滩涂光伏、抽水蓄能、核能制氢等绿色清洁能源项目,助力连云港建成万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行程的最后一站,媒体一行来到中核苏能,一探其承建的江苏徐圩核能供热项目。这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的核动力厂,其颠覆性在于,它首次以“工业供热为主、兼顾发电”,因此称为“核能供热发电厂”。

  当科技感满格的屏幕滚动呈现前沿技术与核心数据时,现场记者纷纷驻足围观、踊跃提问,近距离捕捉这项创新的技术细节。

  中核苏能经营总经理陈仁宗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为连云港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输送稳定、高品质的低碳工业蒸汽,成为“双碳”目标下的标杆工程。这标志着核能不再是遥远的“电力供给端”,而是深度嵌入工业血脉、为绿色转型注入核心动能的“热力引擎”。

  从中核苏阀的“老树新枝”,到徐圩项目的“源头活水”,一条从“活化资产”到“赋能产业”的绿色发展途径正在徐徐展开。“核”在哪里?答案便藏在这从民生服务到产业升级的每一步实践里。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联系人:雷先生

手机:13503750938

电话:0375-5533398

邮箱:huabangchuiju@163.com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南环路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