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米乐电竞官方网站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产品中心

手机变身“新农具” 流量浇灌新农村

来源:米乐电竞    发布时间:2025-04-30 09:27:48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盟市新闻通辽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包括产业数字化这一内涵。

  内蒙古三月的凌晨五点,气温只有零下十几度,外面是漆黑的寒夜,内蒙古自治区农推官王晓红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天源神石麦饭石有限公司内的直播间,早已灯火通明,她的直播团队正在为今天的直播忙碌准备着。

  早上7点,镜头前,王晓红正介绍着通辽市5.9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优秀农副产品:通辽肉牛、通辽麦饭石、库伦荞麦、青龙山甘薯身后数之不尽的“通辽好物”,是王晓红的底气。

  “大家看看我们的小米,可以熬出厚厚的米油”王晓红在镜头前现场熬煮着奈曼黄小米,直播间的观众仿佛可以闻到醇正的米香。这款小米8元一斤,价格略高于一般城市的市场价,然而因为肉眼可见的优良品质,仍有不俗销量。

  这场持续5小时的直播,最终以百万元销售额完满收官。通辽好物正以一个直播间的小小窗口,从北疆走向全国。

  王晓红做农副产品直播,可是专业的。2024年,她在第二届“内蒙古农推官”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又当选通辽市农推官。

  2025年春节期间,王晓红一天没休息,共做了15场直播,整整卖出了9个仓库的农产品,包括麦饭石系列新产品、奈曼甘薯、青龙山粉条、山咀村小米、荞面系列制品等,售出金额176万元。

  这其中不少产品因为生长成熟周期原因,属于预售,要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后才能发货。然而不少买家表示:“就是两年我们也等!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啊!”

  在这个发货讲求“闪电发”、到货讲求“小时达”的高速社会中,能让我们消费者心甘情愿等待的,一定是好产品,王晓红所售卖的,正是这样的“硬货”。

  2024年,王晓红带着通辽好物亮相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已经是她第三次“进博”了。在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王晓红让通辽压箱底的宝贝通辽牛肉、通辽麦饭石、奈曼甘薯等亮相在国际级别的展台上。

  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王晓红用麦饭石内胆的电饭锅,现场涮通辽肉牛制成的原切牛肉片。没有精致的配料,无需复杂的工艺,就是实实在在的好肉和一口好锅,就将好食材的本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很多看展人员被通辽牛肉的醇香吸引,在王晓红的展台前排起长队。一位50多岁的上海人品尝后表示:“在吃的方面我也算见多识广了,可通辽牛肉这么原汁原味的,太少见了!”

  仅在2024年国际进口博览会,王晓红就卖出了麦饭石系列新产品、通辽牛肉、奈曼甘薯等农副产品300余万元,带着亮眼的成绩单凯旋而归。这场销售战打得漂亮,因为,通辽好物自身硬!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第7个年头,一部手机、一盏补光灯、几款特色农副产品构筑的“云上市场”,正在改写中国乡村经济版图。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72万亿元。

  “过去我们守着金山银山受穷,现在直播间成了连接农村的金桥。”通辽市奈曼旗新镇山咀村的刘兴根感慨道。这个曾经相对贫困的乡村,通过与王晓红直播农产品,2024年实现农产品年销售额300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跃升至8万多元。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直播电商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迅速革新了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借助直播平台,农产品跨越了地域的界限,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这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经营渠道,更为农民增收、产业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直播卖农产品,如同一把锐利的破冰刀,斩断了传统销售模式的时空束缚。以往,因为通辽市地处祖国北疆,农产品常因地域偏远、信息不畅、物流滞后等因素,难以触及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而今,在直播平台的助力下,农户与电商主播能够实时与消费者互动,生动展现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及品质特色,让我们消费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农产品的独特韵味与价值。

  这种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农产品迅速转化为热销商品,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直播卖农产品,更是乡村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推手。在直播电商的推动下,乡村产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与优化得以加速推进。

  一方面,直播电商为农户提供了精准的市场信息,引导他们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的附加价值农业。

  另一方面,直播电商也助力农产品品牌的塑造与推广,通过平台的流量效应和网红、明星的引流带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迅速崛起,成为乡村经济的新亮点。

  不只是王晓红,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双合兴村,还有一位以带货奈曼黄小米著称的“小米姐”,她原名张丽军,1973年出生,虽已年过五旬,却是远近闻名的网红,她以网络直播记录农村真实生活,销售本地农村土特产,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以前想把我们农村的好东西卖出去,得四处找销路。现在一部手机就能连接全国,真是想都不敢想啊!”“小米姐”感慨。

  在直播方式的带动下,奈曼青龙山镇2024年农产品销售额达3.75亿元,人均增收1658元。

  这种变革正在形成1+N的乘数效应。近年来,通辽市着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科尔沁牛、通辽黄玉米、开鲁红干椒、库伦荞麦、塞外红苹果、通辽牛肉干等,已成为区域公用品牌,“生态通辽●绿色农品”的品牌名片在网络上越来越亮,通辽好物的名声在直播间越来越响。

  直播经济倒逼农业从分散经营转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如通辽地区曾经经营分散、良莠不齐的麦饭石商家,如今已形成中华麦饭石这一统一区域公用品牌,天源神石麦饭石公司等优秀企业,也在大浪淘沙中成为当地著名公司,这些都是产业振兴的关键跃升。

  虽然身为公司董事长,但王晓红更愿称自己为“新农人”,她说手机就是她的“新农具”,直播带货带动乡村振兴,这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包括农业生产数字化这一内涵。在新农人崛起的进程中,不可小觑的数字力量正在反哺乡土。

  当暮色再次降临通辽城,王晓红没有停播。她切换镜头对准星空下的乡村,向观众展示这片广袤的北疆大地。“我们要让我们消费者看见农副产品背后的山山水水、坚实大地。”

  王晓红说这话时,直播间同时在线万,屏幕上不断有人留言、下单、送礼物,气氛热闹。这束从云端照进现实的光,正照亮更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它的内涵很丰富,包括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在数字化浪潮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点,直播带货已超越简单的销售方式革新,演变为生产要素重组、城乡关系重建的综合性变革。

  每一场助农直播都在书写着数字化的经济时代的“山乡巨变”,这正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交织的生动注脚。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联系人:雷先生

手机:13503750938

电话:0375-5533398

邮箱:huabangchuiju@163.com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南环路889号